咖啡文化丨法国:浪漫与品味并存(法国咖啡馆文化论文)
- 咖啡文化
- 15天前
- 128热度
- 0评论
如果说意大利咖啡文化内涵更丰富,因为它涵盖了咖啡文化和咖啡馆文化两方面,并且以咖啡文化为主,那么法国咖啡文化其实是指法国的咖啡馆文化。法国人钟爱咖啡馆是世界闻名的,喝咖啡讲究:优雅的情趣、浪漫的格调、诗情画意般的境界。
01.法国咖馆文化
-
法国咖啡馆的发展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既有刚出现时的门庭冷落,也曾奇迹般地在社会经济文化的变革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从18世纪轰轰烈烈的资产阶级革命到19世纪文艺创作高峰,再到20世纪层出不穷的艺术流派和各个人文学科有如恒河沙数的大师,可以说,没有咖啡馆这样一种文化孵化器存在,就没有这一切。
17世纪40年代,法国的马赛出现了第一家咖啡馆,然而生意并不好,险些关门。当时的法国人对咖啡怀有偏见,此时的很多咖啡馆以收入一般小市民为主要客户,不少穷人为了节约灯油钱、取暖煤炭费来咖啡馆消遣。到了17世纪晚期,城市布尔乔亚渐渐兴起,咖啡馆为文人雅士提供了进行公共沙龙的场地,沙龙主题不一样,咖啡馆也有众多分类:“绅士咖啡馆”、“画家咖啡馆”、“记者咖啡馆”、“音乐咖啡馆”、“议员咖啡馆”等包罗万象。在18世纪晚期,咖啡馆在法国大革命中扮演了重要角色。贵族和保皇派曾聚集在咖啡馆散布谣言,而法国大革命三巨头在此同其他革命者畅谈变革社会的理想,描绘心目中的蓝图。
这里值得一提是普罗克普咖啡馆,是巴黎的首家咖啡馆,内部设施仿造凡尔赛宫。这里成为思想家、革命家常至之地,18世纪欧洲启蒙运动思想家伏尔泰、卢梭以及世界第一部百科全书的作者狄德罗都曾在这里写下了影响欧美革命和社会发展进程的著作。据说发迹前的拿破仑光临过这家咖啡馆,还因喝咖啡欠账留下了军帽。
在大革命结束之后的和平时期,无数小说家、剧作家、诗人、绘画家、音乐家都将咖啡馆视为他们的第二个家。这些人里有作曲家夏布里埃、诗人魏尔兰、画家莫奈的身影,有作家海明威的足迹,有思想家萨特、波伏娃争论的声音。连毕生潦倒的梵·高都曾住在一家咖啡馆的阁楼里,留下旷世名作《夜晚的咖啡馆》,他说:“我希望将来有一天在这家咖啡馆举办一次我的个人画展。”
在现代,对于法国人来说,咖啡意味着一种优雅的生活态度和浪漫的情调,在这个国家,边喝咖啡,边欣赏时尚杂志上的摩登女郎,能显得一个人很时髦,所以法国人从来不计较咖啡的口感,而在意喝咖啡时的气氛。
法国最常见的是露天咖啡馆,人们大多不愿意闭门独酌,都喜欢在热闹的街上悠闲的喝着咖啡。也有很多咖啡馆设有露天座椅,椅子几乎全部朝向马路排列,这是将大马路当成舞台,把来来往往的行人当成演员。
正因如此,法国让人歇脚喝咖啡的地方可说遍布大街小巷,树荫下、马路旁、广场边、河岸上,以及游船上、临街阳台上,甚至埃菲尔铁塔上……这里不分等级成份,也无论清高与世俗,客人们沐浴着阳光,品饮着咖啡,谈天说地,聆听着街头音乐家送来的美妙旋律,欣赏着恋人们旁若无人的拥抱亲吻。亲朋戚友、同事同学也愿意泡在这儿聚会谈心;搞艺术做学问的常几个人凑一块儿争论;若独自一人在自说自话也没有旁人感到奇怪。大家都在享受着悠闲,没有人认为这是在挥霍时间,而很多人愿意相信:那些深邃的哲思、智慧的火光,往往就是在这种环境中诞生。
02.意大利咖啡文化PK法国咖啡文化:谁是咖啡文化之王
-
如果将意大利和法国的咖啡文化相比,谁更伟大?
从一个美食主义者的角度来说,毫无疑问是意大利。意大利咖啡师对花式咖啡的探索有目共睹,他们擅长开拓咖啡的外延,为咖啡加奶沫、加巧克力酱、加奶油、加酒…正因为他们的想象力和实践精神,咖啡才会呈现出今天的千姿百态。
法国人从来只在乎喝咖啡的环境和感觉,而不是咖啡本身。我们知道,美食是由厨师和食客共同打造的,当喝咖啡的客人对咖啡本身没有要求时,这个国家就很难产生传世之作。但小编觉得法国的咖啡馆要伟大得多得多。这里的咖啡馆展示了最有价值的一面,它应该是一个交流思想的平台,让才华横溢的客人不被埋没,让客人的独特见解影响世界。咖啡馆完全可以在人类历史进程中起推波助澜的作用。
花神、双偶、普洛克普…如果没有这些咖啡馆,萨特和波伏瓦去哪里辩论真理?《尤利西斯》怎能面世?阿登伯格也许永远浮不出水面。无论是意大利还是法国的咖啡馆,都在用自己的方式改变这个世界,但无疑后者的能量更为巨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