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咖啡史:埃塞俄比亚的咖啡豆是如何征服世界的?(埃塞俄比亚咖啡建议搭配何种风味食品)
- 咖啡文化
- 2024-11-01
- 156热度
- 0评论
目录:
1.埃塞俄比亚咖啡豆起源
2.埃塞俄比亚咖啡豆建议搭配的食品
3.埃塞俄比亚咖啡豆原生种
4.埃塞俄比亚咖啡起源故事
5.埃塞咖啡豆的风味
6.埃塞俄比亚咖啡分类
7.埃塞俄比亚的咖啡产区
8.埃塞俄比亚咖啡风味描述
9.最好的咖啡产自埃塞俄比亚
10.埃塞俄比亚的咖啡壶
1.埃塞俄比亚咖啡豆起源
文 | 江隐龙对于改革开放后受第一次咖啡浪潮影响的中国人来说,咖啡,准备地说是速溶咖啡的印象似乎建立在与茶的鲜明对比上中国人习惯喝茶,但喝茶毕竟免不了倒掉残余茶叶的麻烦;咖啡就方便多了:放入咖啡粉,注入一定量热水稍做搅拌,一杯提神醒脑的饮品就完成了。
2.埃塞俄比亚咖啡豆建议搭配的食品
咖啡强烈的口感更容易让人兴奋,而溶于水的特性则让人少了后顾之忧相对于传统的茶,速溶咖啡显然更能适应当代生活的节奏相似的故事同样发生在20世纪60年代的英国:作为欧洲传统的饮茶大国(当然与中国日本相比英国人饮茶的传统远称不上悠久)速溶咖啡商在英国民众中主打的第一印象就是快捷。
3.埃塞俄比亚咖啡豆原生种
当时英国正逢商业电视兴起,民众的空闲时间被一个个令人目炫的电视节目所吸引对于电视机前的观众来说,节目之间的空闲时间显然不够沏一杯红茶,但用于冲泡一杯速溶咖啡却绰绰有余在速溶咖啡强大的竞争压力下,茶叶经销商不得不以牺牲香味为代价,推出更便于冲泡的茶包——商品总能体现出一个时代的价值取向。
4.埃塞俄比亚咖啡起源故事
不是打广告,而是雀巢太有名然而,无论是第一次咖啡浪潮中的中国人,还是被曾商业电视虏获的英国人,他们的切身体验都只截取自咖啡与茶历史中的一小个片段中国宋朝流行的点茶,以及受中国古茶道影响形成的日本抹茶均无需弃置茶叶,沏茶之法直到明朝才渐渐发展起来;而在咖啡的世界里,速溶咖啡更是异类,最古老的咖啡没有过滤器,其冲煮手法反倒与中国人沏茶的流程颇有相似之处。
5.埃塞咖啡豆的风味
仅此惊鸿一瞥,也能品味到咖啡历史的源远流长了以埃塞俄比亚的原始森林为起点,咖啡的脚步穿过阿拉伯帝国和奥斯曼帝国广袤版图与漫长岁月,在征服天主教徒后随着殖民者的航海图远渡重洋至拉丁美洲与东南亚,并最终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悠悠乱世中成为足以与茶比肩的世界性饮料——咖啡所承载的文明,显然不是“味道好极了”或是“滴滴香浓,意犹未尽”这些广告语所能诠释的。
6.埃塞俄比亚咖啡分类
茶包是被速溶咖啡逼出来的从非洲到阿拉伯世界正如所有历史悠久的饮料一样,咖啡的起源也止步于一个“羊群跳舞”的传说据传,一个名叫卡尔迪的埃塞俄比亚牧羊人,意外地发现他的羊群在食用了一种红色浆果后变得兴奋异常,甚至不再听从卡尔迪的呼叫声。
7.埃塞俄比亚的咖啡产区
在确定羊群没有生病之后,卡尔迪克制不住好奇也品尝了一下这种浆果,不久便与羊群一样感觉精神倍增回到部落之后,卡尔迪赶紧将这一发现告诉了他的族人——这便是人类与咖啡果的第一次相遇纵然这段传说为真,在卡尔迪之后的漫长岁月里人们也并没有对这种神奇的果子进行详细的记载。
8.埃塞俄比亚咖啡风味描述
关于咖啡果最早的记载出自10世纪波斯医生拉茨,他在其著作中提到了“邦恩树”和一种名为“邦琼”的饮料一个世纪后,阿拉伯医学家阿维森纳再次记载了“邦琼”,并指出邦琼是用“邦恩”树熬制而成从时间与地域两个角度来看,一个合理推论是这种“邦琼”便是咖啡的前身。
9.最好的咖啡产自埃塞俄比亚
咖啡果最古老的食用方式非常直接:将咖啡种子与咖啡叶嚼碎后一并食用在相当长的时间里,咖啡这一物种只属于埃塞俄比亚人,所以他们有足够的时间发现、改进咖啡制作方法将咖啡叶与咖啡果当成茶叶一样放在开水里煮,就成了原始的“咖啡茶”;将咖啡豆捣碎再裹上动物脂肪,就成了便于携带的“能量棒”;将咖啡果肉晒干后烘焙再进一步用热水煮,就成为一种名叫“咖许(Kisher)”的饮料,并流传至今。
10.埃塞俄比亚的咖啡壶
咖啡果考虑饮用——或者说食用咖啡的方式如此多样,也就不难理解为什么埃塞俄比亚人并没有将“心思”花在过滤上了直到今天,埃塞俄比亚人依然保持着独特的咖啡饮用习惯:将咖啡磨成细粉后直接倒入壶中与香料同煮,待入杯后加入一勺糖便可以直接饮用。
因为未经过滤,这种埃塞俄比亚咖啡会浮有一些咖啡粉,但却带来了无以伦比的醇厚度就在埃塞俄比亚平民享受着杯中咖啡之时,埃塞俄比亚君主也在张扬着帝国的金戈铁马6世纪上半叶,埃塞俄比亚克苏木王朝国王克勒卜·伊拉·阿绥白哈在拜占廷帝国的支持下派大军越过狭窄的曼德海峡,将王旗插到了也门。
从宏观历史来看,这一次入侵颇有些得不偿失:克勒卜的统治只持续了半个世纪,但也门却因此得到了咖啡
红色为埃塞俄比亚,至今依然是咖啡大国最初咖啡被伊斯教苏菲派接受并用于宗教仪式中,但很快这种饮料就成为普罗大众的日常饮品街头巷尾布满了咖啡馆“Kaveh Kanes”,富人们甚至在家里找寻咖啡室,直到15世纪,咖啡已经征服了整个阿拉伯世界,通行亚非拉三大洲。
“人红是非多”,在流行的同时,咖啡也迎来了一道道禁令奥斯曼帝国麦加总督凯尔·贝格因为咖啡馆中流传出了讽刺他的诗歌,于是下令关闭麦加所有的咖啡馆;大维齐尔(相当于宰相)库普瑞利也因为相似的原因,一度关闭了伊斯坦布尔的咖啡馆。
不过这些禁令在咖啡的魅力面前显得非常脆弱,在16世纪的土耳其人眼中,咖啡早已成了必需品,这一点没有任何法律或政策可以左右
奥斯曼帝国从奥斯曼帝国到拉丁美洲对于埃塞俄比亚人来说,咖啡或许只是小酌轻饮的消遣品;而对于奥斯曼帝国来说,咖啡更是最重要的出口商品之一,正如同茶叶之于历代中华帝国如果说伊斯坦布尔是奥斯曼帝国的首都,那红海东岸的摩卡港则是咖啡帝国的首都。
五百余万平方公里土地上的咖啡在这个小港口装船,沿着奥斯曼帝国发达的水陆商路输送至整个西方世界,以至于“摩卡”成为咖啡历史中经久不衰的文化图腾
曾经的摩卡港土耳其咖啡征服欧洲人的剧本,与埃塞俄比亚咖啡征服阿拉伯人颇为相似咖啡最早经意大利进入欧洲,最初仅流行于贵族阶层,被视为药材这种“药材”因其色泽与味道被相当一部分天主教保守人士视为“撒旦的饮料”,教会甚至一度传出禁止咖啡的呼声。
幸运的是,时任教皇的克雷门八世在品尝过咖啡之后立刻迷上了这种“撒旦的饮料”,并将其定为天主教徒的饮品,从此之后咖啡便如星星之火,在欧洲各个国家徐徐燎原几十年后,咖啡馆已经是欧洲人最重要的社交场所,意大利的画家、英国的商人、德国的哲学家、法国的革命者……一杯又一杯的咖啡里,承载着不仅仅是饮料,更是欧洲未来的火种。
面对如此“恩泽天下”的饮料,奥斯曼帝国自然要严禁出口咖啡生豆以树立垄断权不过,又有多少秘密能长久保守呢?17世纪初,咖啡生豆终于分别被土耳其人和荷兰人走私出境了第一次走私事件发生于1600年,一个土耳其人将几粒咖啡种子运至印度南部的迈索尔山并种植成功;第二次走私事件发生于1616年,号称“海上马车夫”的荷兰人直接将一颗咖啡树运到了荷兰本土。
显然,欧洲并不适合种植咖啡,近半个世纪之后,这颗树的种子再次被运往斯里兰卡——咖啡帝国的版图,就这样通过两次走私接力,拓展到了东印度……
摩卡港位置咖啡的历史从此改变18世纪,爪哇咖啡已经与摩卡咖啡齐名,东南亚咖啡的产量多到足以决定世界咖啡市场的供求关系欧洲人乘坐坚船利炮驶向东印度时心心念的或许是香料,但当他们返航时,却同样收获了咖啡但是,东印度还远远不是咖啡的终点站——咖啡与拉丁美洲的邂逅,就快上演了。
1714年,荷兰人送给法国人一棵优质的咖啡幼苗,短短9年后,法国海军军官加布里埃尔·马蒂厄·德·克利获允将一株咖啡幼苗连同咖啡种植技术带往加勒比海上的殖民地马提尼克在德·克利的精心照顾下,这株幼苗终于抵御住了天气、海盗和觊觎者,在马提尼克发芽了。
马提尼克这是一个伟大的时刻——后世大部分咖啡豆种,都可以追溯到德·克利踏浪而来带来拉丁美洲的这株咖啡幼苗,虽然这一切不可能被德·克利所预见不过,咖啡距离其在21世纪咖啡最大的产地国巴西,毕竟还有最后一步路要走。
这最后一步,更具黑色幽默1727年,拉丁美洲东北部的法属圭亚那与荷属圭亚那发生了边界纠纷,双方总督遂请相邻的葡属巴西派员调停葡属巴西派出的官员不仅调停了边界纠纷,还“成功”与法属圭亚那总督的妻子偷情,并从她那里获得了咖啡种子。
这些种子立刻被种植在巴拉并很快传遍巴西,最终将巴西打造成咖啡王国无论如果,经结过这一系列大大小小的阴谋,咖啡终于从摩卡港走到了地球的另一端这似乎是一个隐喻:借咖啡贸易获取大量白银的奥斯曼帝国已经垂垂老矣,世界的未来将与咖啡一道,在欧洲各殖民帝国手中徐徐展开。
圭亚那X3从咖啡带到世界巴西拥有比奥斯曼帝国还广袤的土地和较低的纬度,这为咖啡种植提供了较大尝试空间1774年,里约热内卢附近的咖啡大获丰收,巴西在蔗糖之外,终于找到了另一个适合大农场种植模式的作物当然,产量不代表质量。
传入巴西的咖啡豆均为阿拉比亚种,适合种植在900至1800米的山地,且气温不能低于0℃然而,坐拥巴西高原和亚马逊平原的巴西,绝大部分地区都在900米以下,这导致巴西生产的咖啡果味道偏酸巴西咖啡树先天不足,后天的处理方法也相对粗糙:在成熟季,咖啡农们不分果实成熟与否均一并采摘并暴晒。
因为暴晒过程中咖啡被长时间放置在地上,所以在烘焙之前就染上了很重的土腥味——这种难闻的味道常见于里约热内卢的咖啡豆,以至于得到了“里约味”的称号纵然整体质量不佳,咖啡终于还是在拉丁美洲立足了在未来几十年,咖啡还将一步步北上进入哥伦比亚、危地马拉、墨西哥、萨尔瓦多、尼加拉瓜、哥斯达黎加……这些国家最终都成为了著名的咖啡产出国,在世界咖啡市场上占有一席之地。
与此同时,各国也开始了对咖啡豆种的研究,并在一次次的实验出改良出更多适合拉丁美洲气候的优质咖啡豆在这些咖啡豆渡过大西洋和太平洋进而影响世界之前,美国成了最近也是最大的出口国
世界咖啡带美国人对咖啡的热爱很有些政治色彩美国对其宗主国英国的反叛源于波士顿倾茶事件,在这之后茶叶不可避免地染上了殖民色彩,在美国第二任总统约翰·亚当斯写给妻子的家书中还能看到“一定要改掉喝茶的习惯”的嘱咐——既然抑制茶叶是爱国之举,那咖啡自然应当成了茶叶的替代品。
当咖啡生豆进入毗邻的拉丁美洲后,美国人自然将进口的目标放在自己的邻居身上与欧洲相比,美国人对咖啡的热衷有着浓浓的“乡土味”19世纪初,同样嗜好咖啡的欧洲人出现了一股过滤器发明风潮,虹吸壶、法压壶等咖啡壶纷纷现世,而美国人却通过在煮咖啡时放入用各种奇怪的添加物以加强咖啡沫的沉淀,比如鸡蛋、鳕鱼、鳗鱼皮……如果埃塞俄比亚人知道在地球的另一端有人用这些东西代替了他们的豆蔻和肉桂,真不知会做何感想。
咖啡在经历时代变迁后已经在新大陆站稳了脚跟,不过这种饮料依然有一个软肋:咖啡豆一经烘焙就无法存放太久,手冲咖啡的问世则进一步对咖啡豆提出了更高的保质要求1884年,旧金山咖啡师克拉伦斯·比克福德发明了杯测法,很难想像混合着鸡蛋、鳕鱼和鳗鱼皮的咖啡会咖啡品鉴师带来何种心理阴影……。
西进运动中的美国人结语19世纪初,咖啡在世界范围内大致分出了两大区域一个是“粗犷”的美国派,勾连着新兴的拉丁美洲咖啡产地;另一个是“精致”的欧洲派,背后屹立着已经存续数百年的传统咖啡产区当然,无论是美国还是欧洲,咖啡师得咖啡饮用者们都不知道,咖啡的未来将会是什么样。
不过咖啡的爱好者们很快就不需为咖啡的推广与流行操心——随着雀巢、麦斯威尔等公司的成立,速溶咖啡时代降临了。咖啡界将渐次掀起三次浪潮,咖啡的时代,要到那时才算真正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