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考,是一个将人分类的机器(咖啡的文化与知识是什么关系呢)
- 咖啡文化
- 16天前
- 151热度
- 0评论
请点击上面 免费关注本微信!
最国事(Z0123876)——中国最犀利的微媒体,数百万人订阅的微信公号!点击标题下蓝字“最国事”免费订阅,我们将呈现一个你不知道的中国。
作者:遗君明珠
来源:明珠絮语(ID:tsliuchanghai)
01
在任何一个社会,都必然有社会分层,也必然有社会分工。
比如,要有管理者和被管理者的区别,要有脑力劳动者和体力劳动者的区别。
但如何进行社会资源的分配,如何进行社会角色的定位,这始终是一道难题。
世袭当然是最常用的办法,但其中的不公平也显而易见。
如果有钱的总是有钱,有权的总是有权,有资源的总是占有资源,别人再有本事也没有机会,这样的社会是危险的。
所以,必须给所有人提供一条公平的上升通道,可以通过某种大家共同遵守的规则来进行人才的选拔,进而实现社会分层。
人们发现,考试是一个不错的法子。
比如,曾经的科举,就被人誉为中国的第五大发明,据说西方的文官制度直接承袭中国的科举制。
过去的高考,也曾完全承担过这一功能,如今虽有弱化,但这一作用仍然存在。
从本质上讲,高考是一个将人分类的机器。
通过高考,决定了谁拥有更多、更好的教育资源,为下一步的人生提供更大的竞争力。
02
高考的这一功能本身,决定了我们的教育不可能是素质教育。
所谓素质教育,通俗点说就是让孩子们学会基本的读写算能力,了解一些文化常识和自然科学知识,能够适应日常生活就行,其他方面根据兴趣爱好自由发展即可。
而高考作为选拔性考试,必然要在题目上加大难度,才能有效地区分不同人群。
这也是很多人觉得高中知识大部分“无用”的原因,这也是应试教育的弊端之一。
这颇像全民健身和竞技体育的关系,从健康的角度讲,我们只需要适当运动,这是全民健身。
而竞技体育想取得更好的成绩,需要的训练量可能超出我们的健康需要。
你想拿冠军,想由此名利双收,仅仅靠跳广场舞肯定不行。
如今,我们的基础教育承载着两个功能,一个是普及文化知识,另一个是为高考做准备,你中有我,我中有你,难以分割。
这是无奈的现实。
03
那么,我们为什么不能实行美式的招生制度,改变一考定终身的现状,用素质教育的手段来实现人才的选择呢?
学者鲁白在一篇文章里曾介绍,十多年前,他有一次和饶毅去见周光召,建议以美国式的多次考试制度和综合评价制度来解决我们“一考定终身”的问题。
周光召先生说你们的想法有一定的道理,但建议研究一下,为什么和我们文化背景相似的台湾进行类似的教改,最后却失败了。
作者觉得原因之一是,中国是一个诚信度非常低的社会。
一个非诚信的社会,人们会有各种各样的办法,用不诚实甚至欺骗的手段,来把你所有衡量的标准全面摧毁。这样还更容易产生腐败。
你要推荐信吗,我可以把你的推荐信写得比谁都好;
你要社区活动,我可以编造几个社区活动出来;
自述可以花钱请高手代写;
各种各样的事情都可以通过家长、学生、老师一起“合谋”来搞定。
所以在一个没有诚信,或者诚信不够的社会,要靠这一套全面的衡量标准(选拔人才)会存在很大的挑战,我想这个是有道理的。
这些年,我们已经在进行类似的改革,但文中提到的一些现象,也确实存在。
而作者可能没有想到另外一点,是在我们社会发展状况不均的情况下,采取综合素质评估模式,会使底层的群体上升的机会变得更小。
近年来,升入清北等顶尖名校的农村人口的数量越来越少,恐怕就是证明。
掌握社会综合资源越多的地区和家庭,孩子的综合素质越高,升入名校的机会越大,形成了名校招生中的“马太效应”。
04
而实际上,美国也不完全就是素质教育。
有一篇叫做《别再被西式宽松教育蒙蔽,你愿意孩子被悄悄分层?》的文章介绍:
中国教育以显性的应试来划分学生群体,西方教育实际上是通过一个宽松的过程,偷偷完成了社会分层。
在美国,公立学校只提供有限的基本的教育,要想成为精英,就必须从市场上另行购买,买不起的人自然而然就被淘汰了。
作者发现,美国小学下午3点放学之后,只有黑人邻居的孩子跑跑跳跳的回家了,大多数白人和华人的孩子,都背着书包,拿着乐器,去了各种辅导班。
一个不去辅导班,不花大价钱学习才艺、参加社会活动来丰富自己履历的孩子,几乎没有可能进入名牌大学。
西方的孩子们的确可以有一个开心幸福的中小学,但想将来跻身为社会精英,需要更自律,更多的课外辅导与公立教育之外的更多的社会资源。
而显然,能够为孩子提供这些资源的都是什么样的家庭。
魏勇也在文章里曾介绍说,美国大体上是有钱人的孩子读好学校。
对美国人来讲,只要保证5%的精英足够强大,整个美国就足够强大。
至于他们的超市收银员、卡车司机、工人、农民等听说读写的基本功不如中国人扎实,又有什么关系呢?
体现到课堂上,就是美国实行以兴趣为导向的教育,最多会损害将来注定成为普通人的那95%,他们中多数人高中毕业后就工作了,或者上个社区大学,学点应用性的技能。
最顶尖的5%的人,兴趣得到了很好的呵护,视野得到了拓展,成为世界上顶尖的学生。
05
所以,我们的高考制度和所谓美式素质教育的区别在于:
我们将每一个学生都赶上了高考的战车,孩子们都疲惫不堪,而美式教育则是偷偷提前完成了分类,大部分孩子都过得轻轻松松。
两者之间的优劣,恐怕很难有定论。
但显而易见的是,我们的作法其实更公平。
如果我们在基础教育阶段采取所谓的快乐教育,对社会底层的人们来讲不是什么好事,穷人家的孩子向上流动的可能性会更小。
一句话,我们当前的教育方式和人才选拔机制虽然有这样或那样的弊端,却是目前能够找到的最公平的办法。
在阶层日益固化的今天,高考仍然是我们打破自身阶层,努力向上流动的最有效途径之一。
网上那篇《我奋斗了18年,才和你坐在一起喝咖啡》,虽然说的仍然是对阶层差异的不满,但显而易见,能喝咖啡的作者即使仍然没赶上人家的步伐,但自身的阶层已经发生了改变,否则,他喝的可能只是工地上的自来水。
06
也许迟早有一天,我们也会“进步”到西方的那种模式。
公立学校的孩子们都能够快乐而轻松的学习生活,只有那些经济能力较强、文化水平较高、思想认识到位的家庭,才对孩子进行精英培养。
其实现在已经有这样的倾向,能够出国深造或抢夺国内名校资源的,大多是社会上中上层家庭的孩子。
如果我们的教育真的完全西化,只会让社会的阶层更加固化,更多穷人家的孩子则只会沿袭父辈的平庸。
任何社会都需要一部将人分类的机器,而对于我们来讲,至少到目前为止,高考仍然是最好的一部。
推荐阅读
(直接点击蓝色标题即可查看)
饭桌上的教养,将决定孩子日后的成功程度
天津6岁神童事件:我终于明白,千万别在“垃圾堆”养孩子
中国人,你真的不了解杨振宁
鲁迅妻子,无性无爱守41年活寡,只愿生生世世永远不再遇见鲁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