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咖啡知识生动图表”第二弹来啦!(咖啡的文化底蕴)
- 咖啡文化
- 16天前
- 147热度
- 0评论
前不久关于“咖啡知识生动图表”的一篇分享赢得很多小伙伴的喜爱,更是让那篇内容直冲10w+的阅读量,所以我就将“生动图表”做成系列分享,也会专门创建一个合集,以便大家日后统一查看。那话不多说,就上最新一期的咖啡图表小课堂吧!
这一期我节选的知识卡片虽然会有些细碎,但却是我们日常在接触咖啡知识过程中,特别容易混淆或者理解起来极其晦涩的内容,所以刚好通过图表的方式能帮助大家强化记忆和梳理知识结构,这些小内容可以丰富你的咖啡知识框架信息,也对日后在接触其他咖啡信息时,变得更容易理解了!
接下来就由浅入深的来和大家聊聊那些细碎又易混淆的咖啡知识吧,第一个要聊的还是从认识咖啡豆开始,在第一期的分享中也有讲到了,下面这个实物图示会把咖啡从咖啡果实-生豆-熟豆这一整个过程的形态变化放在一起去直观感受,对于初识咖啡的小伙伴来说,这个内容还是蛮好的。
接着就是烘焙了,我们知道的是不同烘焙度对于风味有着重要影响,越深烘焙的豆子苦味就会越强烈,反之烘焙度越浅,酸感就会更明亮(这个在第一期知识卡片的内容里已经涉及了)。但我们去咖啡馆的时候,看到吧台豆仓里的豆子,不太熟悉的小伙伴可能无法辨识到底是什么烘焙度,那么下面这个实物图示就会帮你很好的对比不同烘焙度豆子所呈现的色泽变化,这样下次你再去咖啡馆点单的时候,就可以瞄一眼磨豆机豆仓里的豆子,大致就知道他们店里出品的风格咯。
然后再来说说冲煮环节吧,入坑手冲咖啡的小伙伴,多半第一套器具都是从V60手冲开始的,这种以其上手快、容错率高的优势,成为不少人咖啡进阶路上的第一套咖啡冲煮器具。那么接下来这个图示属于概括性的介绍不同研磨颗粒度可能对V60冲煮产生的影响,属于给刚刚开始上手冲咖啡的小伙伴,有一个逻辑上的知识认知,也就可以更好地帮助你找到在冲煮细节方面,到底哪些因素会影响你的冲煮结果,这样在调整与优化的时候就可以重点考虑这几个因素的改进来帮助你更快找到适合自己的冲煮方案,一下子手冲的乐趣就来了呀!
在上一期发布的内容中有小伙伴留言希望了解一下不同研磨度到底应该适配怎样的冲煮器具才合适,那么这张图表算是把主流冲煮器具和研磨度的对应关系做了罗列,大家可以参考哟。如果你已经入手了一套器具,也可以尝试其他不同类型的来体验不同萃取原理之下,这些器具的冲煮乐趣。
再来就说说上点难得的意式啦,不少小伙伴在玩了一段时间手冲之后,就会考虑入手咖啡机来自己做意式了。意式出品不管在资金投入方面,还是技术性方面都会比手冲要大得多,所以入坑之前的必要功课和信息还是要去收集一些的,以免购置一些不必要的内容,关于意式入门的一些必要设备与工具,我以自己的咖啡吧台为例,和大家做个图示说明。首先整体咖啡桌的高度和布局要满足你日常使用顺手易操作的需求,大型设备包括咖啡机、磨豆机、配件专区(我还给自己配置一个小型制冰机,夏天做咖啡用)。
在配件专区中绝大多数都是围绕布粉、压粉这个环节的,例如我的针式布粉器、压粉器、拨粉器这几个都是为了做这件事,目的就是要让粉碗里的咖啡粉填压均匀平整。此外拉花缸我是准备好几个,当中主要是偶尔会来回倾倒摇匀一下奶泡,还有就是杯量大小决定偶尔要更换奶缸中的奶量,不过平时用的比较顺手的还是惠家的拉花缸(那款薄荷绿色的),其他就是温度计、拉花针、清洁刷之类的小工具,小零件这些统一收纳。
OK,刚才就提到做意式前期制备的时候很重要就是粉量填压环节,所以以下这个图示通过剖面的方式来帮助你了解如若填压不正确可能会带来的萃取后果,所以初期做意式咖啡的时候,如果觉得萃取效果不好,其原因可能是多方面的,但一般很可能是在填压环节出了问题哟。此外,为了配合你判断萃取效果,建议大家都用无底手柄,可以实时查看萃取效果和判断填压是否均匀或研磨度是否合适等。
萃取出的浓缩咖啡,通常咖啡机是通过定时的方式来控制,当然你也可以通过电子秤辅助判断萃取量,那么不同的萃取量自然也有着不一样的出品名称,关于和三者的概念似乎最近短视频平台上讨论蛮多的,所以在这里也给大家做出一个图示参考。芮斯崔朵在国外咖啡馆menu上会比较多(尤其是在欧洲),这种是只萃取了浓缩咖啡的前段咖啡液,总量仅有15-25毫升,粉水比浓度自然也是最小的,口感也是属于比较重口味,适合早上短饮一杯。
另外我们比较常见的就是中间这个浓缩咖啡,整体在25-35毫升。还有一款是相对比较冷门的,叫做Allongé,这种以法语命名的变体在魁北克很流行,它是通过咖啡机的延长萃取时间而获得的咖啡,也被称为Lungo。所以不同的萃取时间和粉水比,则会得到不一样的“浓缩咖啡”,这也为你与牛奶配合出品不同奶咖的时候有所帮助。
最后一张图的含金量可就高多啦,大家是不是觉得咖啡知识最让人恼火的就是各种咖啡豆种的名字了,因为有些来自西语、法语,还有一些来自印尼语等等,这些名称与中文的对应关系也因语言习惯的不同可能会有不同的文字表达,这样下来,就更加觉得记不住了。我这边找寻到一个咖啡豆种卡片,当中可查询到的中文名称我都已经标注在图片上了,这一份属于精炼版豆种,当中并没有涵盖罗布斯塔种的那一支,核心围绕的还是阿拉比卡咖啡,也是我们日常生活中比较常见的豆种。
通过这份结构图,你不仅可以清晰明了的看到不同豆种之间的关系,也能让你了解到一些日常没怎么接触过的豆种,丰富一下自己的知识信息。例如:巴蒂安(Batian)是一种高大品种,具有高产量、耐咖啡叶锈病、抗咖啡浆果病和良好风味的特点;再比如此前讨论度比较高的云南咖啡新品种萨奇姆,其具有抗叶锈病能力强且抗病基因稳定、产量高、树木高度适中易于管理采摘等特点;再比如杰克逊豆种,它是很强壮、高产量品种,常见于卢旺达和布隆迪。还有印度尼西亚的Bergendal铁皮卡(图示中我标注为印尼铁皮卡),具有一种干燥而辛辣的香味,浅烘焙后还会带有轻微水果和混合香料的味道。还有巴西开发的伊卡图豆种,是多代杂交改良品种的杰作。
关于豆种方面的信息真的都可以专门再出几期着重分享的了,我也会陆续更新这个知识系列,希望喜欢的小伙伴多多留言提出你想了解的知识需求,只要是和咖啡相关的,就是我乐意分享的,大家一起饮咖愉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