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扇与咖啡的中西文化碰撞(法国咖啡文化的特点有哪些)
- 咖啡文化
- 15天前
- 134热度
- 0评论
“雕甍斜落影,画扇拂游尘”南朝诗人鲍泉在其《落日看还》中这样描述画扇。画扇,是我国文人生活方式的一种独特体现,将艺术与生活完美融合,展现出我国独特的人文生活美学情愫。“咖啡”一词源自希腊语“Kaweh”,意思是“力量与热情”。咖啡于16世纪开始风行于欧美等西方各国。如中国的茶文化一样,“咖啡文化”现已成为西方文化的一大代表。那么当我国的画扇艺术与西方的咖啡文化相遇,又可碰撞出怎样的火花呢?六月落禅,便带我们体验画扇与咖啡的中西文化碰撞。轻罗小扇着墨色
落禅|着墨画扇:
体验人文艺术生活
若能澄心静耳听,万籁俱寂皆清风,着色清凉,善行万夏。作为抵御盛夏酷暑的重要什物,端午之后天气渐热,扇子便伴随着端午节而登场。宋时,欧阳修便有:"五月榴花妖艳烘,绿杨带雨垂垂重。五色新丝缠角粽,金盘送,生绡画扇盘双凤"的诗句。
6月,落禅文化,在为西安杨森举办好端午竹简文化体验活动后,便着墨画扇,开展了一场“轻罗小扇着墨色”中华传统画扇艺术体验活动,为这夏日着一抹清凉。
扇子,最早称“翣“(shà),在我国已有3000多年历史。据说,我国那时已有蒲扇和竹扇了,人们开初不是用它取凉,而是一种装饰品。据晋崔豹的《古今注》记载,最早的扇子是殷代用雉尾制作的长柄扇,但并不是用来拂凉的,而是一种仪仗饰物,由持者高擎着为帝王或高管障尘蔽日,代表一种威仪。
到了汉代以后,湖南的竹扇和山东的绢扇普遍用来取凉,形式也逐渐增多,并从日用品逐渐成为艺术品。《西京杂记》一书中对此就有较详细记载。据载当时的纨扇,大都用绢等丝织品制成。
随着人文艺术的发展,人们逐渐把这一拂风纳凉、遮面护颜的用具,如君子佩玉一般,作为贴身之物,进而转变为承载绘画艺术的画面,展现扇主人的文化底蕴与风格。由此,画扇成为可随时随地赏观的艺术品。史载王羲之善在团扇上画小人物,传说三国时杨修曾与曹操画扇。扇面画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唐代及更远,据张彦远《历代名画记》中载:梁·肖贲“曾于扇上画山水,咫尺内万里可知”。
杜牧以“轻罗小扇扑流萤“的诗句,描写少女们的活泼姿态和欢乐情绪。唐人王建的《调笑令》云:“四扇,四扇,美人并来遮面“描写美人以扇遮面的情景。到了宋代,随着绘画艺术的蓬勃发展,特别是山水画、花鸟画在唐末、五代基础上得到空前的提高。文人与绘画的关系越来越密切,形成了文人画创作高潮。加上皇帝对扇面艺术的重视,书画扇面相应得到飞速发展,臻于顶峰。宋代宫廷画家更是画扇成风。
《书继》中载:“政和间,徽宗每有画扇,则六宫诸邸竞皆临仿一样,或至数百本。留下扇面画也很多,扇子的形制出现了芭蕉形的扇子。”两宋盛极一时的画扇,创作了大批不朽之作,流传至今为人们饱览了两宋绘画的高尚艺术。小至花鸟画中的野草闲花,昆虫禽鱼,都运以精心,出以妙笔。
在国外,扇子也有很多趣话。古埃及人早会用棕榈叶做一人多高的扇子,主要供贵族和奴隶主使用。以后,扇子被看成权贵的象征,扇子越大,坐在扇子下面的人越是显赫。公元9世纪,日本人发明了小巧玲拢的折扇,他们把折扇看成能带来幸福的祥物。欧洲从16世纪中期开始,手扇在宫廷和仕女界大受青睐。法国作家伏尔泰说:“不拿扇子的女士犹如不佩剑的男子。“可见手扇在当时西方上流社会风行之盛。
1797年,英国人威廉·科克写了世界上第一本《扇学》,其中提到对付一个突如其来的献媚者,小姐们用起“扇语“来简直就像水兵们用旗语一样娴熟。右手使劲挥扇表示“我爱另一个人“,如果来者不开窍,她再用左手照样来一遍,这叫做:你还是走开的好!他就应该马上走开,这时,如果小姐突然让扇子坠地,聪明人就会顿时喜出望外,因为这一动作意味着“让我们言归于好吧“!至于将扇子贴近脸颊,这是“我爱你“的意思。
本次画扇艺术体验活动,我们邀请了沪上知名的画扇工艺师为大家讲述并呈现我国的画扇艺术,分享了中西方扇界趣话,并结合当代生活进行有趣的创意体验。将国潮文化融入我们的日常生活,这是落禅文化一直的追求与努力的方向。
手冲咖啡悠享时光
落禅|手冲咖啡制作:
体验从舌尖到心灵的朝圣
冲一杯咖啡,与生活相遇。咖啡这种东西,很容易受时间影响,人也一样,不必着急。等我慢慢冲磨,寻一方静室 ,冲一杯咖啡,馨香满屋。从此携一壶咖啡上路,散发着经历世事阅历后的醇香。
而咖啡就是咖啡,即使加再多糖,也掩盖不了它淡淡的苦涩,仿若生活。或许,当我们真正懂得品咖啡的味道时,便早已是在生活中历经世事磨砺。六月落禅,一场手冲咖啡制作品鉴,体验从舌尖到心灵的朝圣。
古代中国有神农氏尝百草,并加以一一记录整理,使后人对许多植物能有系统的认识。西方世界没有神农氏这样的人,更没有留下什么有系统文字的记录,因此关于咖啡的起源有种种不同的传说。相传咖啡树最早是在非洲发现,后经也门、埃及、阿拉伯半岛传至欧美,并盛行于欧美等西方国家,逐步成为了具有独特西方文化特性的——咖啡文化。
本次活动,落禅文化邀请资深的咖啡师,为大家讲述并分享了咖啡文化与手磨咖啡的制作体验。咖啡在西方的盛行,距今大约有三四百的时间。随着非洲的奴隶贸易,被带到了沿途的各地。最初在阿拉伯,是禁止任何种子出口的,但这道障碍在1616年,最终被荷兰人突破了,他们终于将成活的咖啡树和种子偷运到了荷兰,开始在温室中培植,并开始逐步传向欧美国家及世界各地。
古时候的阿拉伯人最早把咖啡豆晒干熬煮后,把汁液当作胃药来喝,认为可以有助消化。后来发现咖啡还有提神醒脑的作用,并用咖啡以取代部分酒精饮料,作为提神的饮料而时常饮用。十五世纪以后,咖啡渐渐流传到中东等国,咖啡的发展异常迅猛,并很快流行进入人们的日常生活。到16世纪时,早期的商人已在欧洲贩卖咖啡,由此将咖啡作为一种新型饮料引进西方的风俗和生活中。
在西方咖啡文化的背后,或许潜藏着战争与征服的血泪历史。所以有人说:我们品味着咖啡的苦涩,或许能体验非洲到那一段漫长而苦涩的历史。奴隶贸易成就了西方咖啡文化,也标记着人类的一段刻骨铭心的苦涩记忆。咖啡不论加再多糖,都会有着淡淡的苦涩,但在这苦涩中,却潜藏着无比的激情与力量。这或许也便是咖啡的文化精神吧。
中华文化是一种热爱和平与生活美学艺术的“中和”文化,包容与融合是中华文化的一大特性。与我国传统的茶文化相比,咖啡传入我国的历史并不长,仅一百多年时间。1884年英国人首先将咖啡传入我国,1892年法国传教士将咖啡从越南带到云南,是中国大陆最早的关于咖啡种植的记载。关于国内的咖啡饮用历史,最早可追溯到晚清时期。随着国门的打开,咖啡开始出现在东部沿海城市。20世纪30年代,上海最早的咖啡馆在外滩出现。
在2010年后,精品咖啡理念逐渐兴起,被称为“第三次咖啡浪潮”。这次可以说是一次革命,出现了一批对咖啡真正热爱的咖啡倡导者,他们坚持提供精品咖啡,传播地道咖啡文化及其专属的技术,现烘新鲜研磨的手冲咖啡,成为有质量更有特色的精品咖啡,深受咖啡爱好者青睐。
从埃塞俄比亚、哥斯达黎加、哥伦比亚到肯尼亚,再到我国云南的小粒咖啡。一场咖啡品鉴,体验从舌尖到心灵的朝圣。咖啡传入中国后,热爱生活艺术之美的国人,逐步将咖啡文化融入文人精致生活艺术之中。
咖啡与中国文化的融合,特别是在上海,便逐步形成了独特的海派文化。旗袍与咖啡,似乎成了海派文化一道靓丽的风景。“因为咖啡,所以上海”,目前上海也在依托上海独有的海派文化,着力打造“上海咖啡文化”品牌。
中西碰撞的海派文化
身着旗袍,手握画扇,品一杯手磨咖啡,或静思,或阅读,悠享一段时光。这或许是海派文化最唯美而具有代表性的画面。海派咖啡文化,成为了中国咖啡文化的一大代表。
一杯咖啡展现出背后的城市品格。海派文化,便是中西方文化碰撞的完美体现,她是在中国江南传统文化的基础上,融合开埠后传入的对上海影响深远的源于欧美的近现代文明而逐步形成的上海特有的文化现象。既有江南文化的古典与雅致,又有国际大都市的现代与时尚。
喝咖啡已与时尚、现代生活融合,人们对于咖啡的追求亦逐渐提高,慢慢趋向“注重咖啡品质、口味,享受咖啡文化带来的休闲乐趣和舒适空间。使“文化咖啡”这个理念成为海派咖啡文化的主流特色。
画扇是江南文化的代表艺术之一与来自西方的咖啡文化融合碰撞,便体现出特有的海派文化魅力。落禅文化,以新国潮文化为底蕴,展现优雅精致生活,传播文化生活之美。(本期编辑:知一 审稿:禅小主)
6月街镇活动快讯
江南桥乡 幸福金泽
为了积极开展庆祝我党百年系列活动,在青浦区金泽镇党群工作办公室指导下,6月24日,落禅文化联合铸美文化在金泽镇文化中心开展了”江南桥乡,幸福金泽“青少年应急救护安全知识公益讲座活动,以增强青少年应急安全意识。
本次活动不仅对日常安全急救意识与常识进行了普及,同时对小外伤和异物埂塞的处理、CPR与AED的认知都进行了详细介绍。孩子们通过实际体验,学习并初步掌握了院前应急救护的基本知识。
落禅文化
百年庆活动预定
为了更好的服务各相关单位举办百年庆系列主题文化活动,7月,落禅文化将以传统文化为底蕴结合百年庆系列活动,为您策划开展相应的主题活动,欢迎咨询预定。
落禅文化致力于以国潮文化为底蕴,结合琴棋书画、诗香花茶等传统文化体验,为家庭、企业、街道社区、政府机关及相关企事业单位、学校、民间社团等,进行文化活动策划执行、场景设计、节目策划及媒体宣传等一站式文化活动服务。
欢迎您到漕河泾落禅憇园品茶小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