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咖啡知识生动图表”第四弹来啦!(咖啡文化有哪些)
- 咖啡文化
- 2024-10-30
- 194热度
- 0评论
关于“咖啡知识生动图表”这个今年新推出的系列,虽然更新频次不算很快,但可谓每一篇都干货满满,不求能为大家解决日常冲煮全部问题,但如若能刚好解答了你近期困惑,那也是我的荣幸。秉承大家互动交流、彼此成长的理念,我也喜欢去多做一些信息收集工作,尽量将那些平日里大家了解比较少,或者一知半解的内容可以做一个汇总整合,在一片片细碎知识海洋里,能有一个体系化的东西逐渐显现,我想这是每个咖啡爱好者都想获得的部分。
大家也可以订阅和关注这个系列合集,如若还没看过前面几期分享的小伙伴,可以一并查看。那今天和大家聊的几个小知识内容算是解决一些大家通常忽略的内容,这种忽略可能会导致你在日常冲煮中面对一些困惑问题,如果在这些细节上得到关注,那么可能会优化你整体的冲煮效果。那么话不多说,我们就直接开聊吧!
第一个要解决的问题,那就是我所购买的咖啡豆,到底用什么水温冲煮更合适呢?我觉得这是很多刚接触手冲咖啡的小伙伴特别关注的话题,通常我们得到的答案,可能就是一个温度区间,例如会有人告诉你,如果不知道什么温度,那就用90℃好了,或者就88-93℃。可当我在高雄的一家咖啡馆探店的时候,对方馆主却用沸水直接冲煮他烘焙的豆子,哈哈哈,所以温度到底如何拿捏,或者说是否存在一个通式可以去做一个锚定参考呢?那下面这张图表就会基本上可以解答你的疑问啦。
这是一张针对不同处理法、烘焙度的冲煮指南,那我们会看到一个较为通用的逻辑,那就是越浅烘焙的豆子水温要稍微高一些,越厌氧的、重发酵的豆子水温要低一些,那么大家面对自己初次尝试的豆子,还没确定自己冲煮方案的时候,不妨可以先按照这个图表的建议水温来做冲煮,然后再结合自身喜好去做微调。
那么问题来了,为什么浅烘焙的豆子就要比较高的水温呢?这是因为浅烘焙的咖啡豆由于其烘焙程度较轻,豆子内部的化学成分相对较为稳定,因此需要较高的水温来萃取出咖啡的香气和酸质。根据经验分享,对于浅烘咖啡豆的手冲参数,选择细研磨与高水温的搭配是较为理想的。
那么为什么厌氧的豆子就要水温低一些呢?这是因为在冲煮时,厌氧处理豆子的蓬松度远大于相近烘焙度的传统处理咖啡豆,下水速度也相当快。因此,如果采用正常的冲煮手法,可能会导致苦味的增加,因为过高的水温会加速溶解咖啡中的苦味成分。为了保持厌氧处理豆子的最佳风味,建议使用较低的水温进行冲煮,以避免过度萃取,从而保持咖啡的甜度和香气,避免苦味的产生。
那么延续这个话题,我们就会产生另外一个疑惑,不少小伙伴在选购咖啡豆的时候,会觉得我不清楚不同烘焙度到底对风味产生怎样的影响,那么我要如何选择才能确定是我喜欢的味道呢?其实不同烘焙度,哪怕是同一款豆子都可能带来完全不同的风味体验,烘焙度确实对风味影响是蛮大的,甚至是决定性的,尤其对于比较极端性的烘焙度而言。
下面这张图表的翻译内容我就不做到图片上了,大家可以直接看我正文内容,此前就和大家聊过我们在品尝风味的时候,是因为味蕾上的味觉细胞来帮助我们去捕捉并传输到大脑来产生映射,从而判断是什么味道。那么对于不同的烘焙度,他们的风味表达各有特色,简单来说(仅表达一些基础较为普遍的特征):
Light roast(浅烘焙)
通常烘焙时间11-12分钟
呈现浅棕色(也有一些是肉桂色)
高酸度(带有明亮的果酸)
水果香气
Medium roast(中度烘焙)
通常烘焙时间13-15分钟
呈现中等棕色
带有平衡风味和酸度
略带甜味
Dark roast(深烘焙)
通常烘焙时间20-25分钟
呈现深棕色
豆子表面有油脂或呈现油性状态
苦味、烟熏味
最后这一期要说的就是,那么不同处理法又会对风味产生怎样的影响呢?我又要对不同处理法做出怎样的风味判断呢?这里也给大家一张图表,不过这里不包括特殊处理法,仅讨论基础的水洗、日晒和蜜处理三种,来帮助大家选择符合你自身口味喜好的豆子。
日晒咖啡豆:水果味占主导地位和较高的甜感,风味更偏向于热带水果、杏仁、果干等复杂的风味,酸度中等,口感醇厚。
蜜处理咖啡豆:具有很棒的甜味和果酸味,(风味特征介乎于水洗和日晒之间)。蜜处理咖啡豆的风味扎实,而且酸度较低,甜度较高。
水洗咖啡豆:风味干净顺滑,风味特征更偏向于花香、茶感、水果类(柑橘、柠檬、番茄等),口感干净,酸质明亮。
那么基于以上锁定烘焙度和处理法来辅助判断一款豆子的风味倾向性,基本上可以让你找到风味框架,所以也方便你缩小筛选范围,当然咖啡风味的参与因素是非常复杂多样的,这一期我们讨论的仅是基础内容,随后也会陆续补充这个系列,来帮助你补充更多的相关咖啡知识啦。
这一期图表内容特别鸣谢:Mr O Coffee Roas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