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阅读之关于咖啡的一些知识(咖啡基础知识大全)
- 咖啡知识
- 13天前
- 126热度
- 0评论
2019年2月24日下午两点参加了慢生活组织的第二次线下活动,主题是关于手冲咖啡的品鉴。本着学(zhuang)习(bi)的心态,我又提前了解了一番,不过因为时间关系,没有去市图书馆进行主题阅读,而仅仅是在网上搜罗了一些视频及科普PPT观看,感受是网上搜集知识极其费时间、碎片化、重复。以后若是要进行一种主题的学习,还是首选去图书馆将相关书籍放一起,然后慢慢浏览笔记。
星期六下午提了三个小时进行咖啡知识的学习,对于我这种喝咖啡与喝豆浆没什么区别的小白来说,补充一番知识是很有必要的,避免露怯是其一,对生活中的每一个事物养成深度了解是我想要培养的习惯。话不多说,且写下我所学到的知识吧。
上次写了关于红酒的知识,感觉很零碎,不够连贯,没有一条明显的线索将其串联,达不到有效记忆的功能,这次改变书写习惯,将参加的活动所得与学习的知识进行相互对应,如此在活动所得的基础上进行展开,应该会更好一些。
首先咖啡师给我们展示了一些咖啡熟豆和一盘咖啡生豆。
咖啡是种出来的,而且是咖啡树上的果实里面的果核。生豆就是经过“日晒”、“水洗”、“混合”、“蜜处理”等方法对咖啡豆的果肉进行处理后剩下的果核,颜色为黄绿色。熟豆就是将生豆进行烘焙(烘焙的程度一共有八种,主要有三大类:轻度、中度、深度)而得,颜色为深黄色。
咖啡豆的种类主要为三种:阿拉比卡(占比约70)、罗布斯塔(占比约30)、利比里卡(占比约1)。发源地为非洲的埃塞俄比亚,而后传播到阿拉伯、印度、欧洲、美洲等地,中国的在云南大理的朱苦拉村。咖啡生长环境有点苛刻,在北纬25°与南纬25°之间的咖啡种植,需要高山、火山土壤等。
咖啡的冲泡。首先将咖啡豆磨成粉(如同将黄豆磨成豆浆一样),利用水的高温(水温控制在90度左右)将豆内的成分(水豆比例控制在150g:10g)溶解在水里。
将咖啡豆研磨有手磨和机械研磨,我个人可能与经济条件、氛围、需求量有关吧。
咖啡粉的冲泡有好几种方法了:1是与水一起煮然后过滤掉豆渣(土耳其式作法);2是咖啡粉用高温水冲泡,然后冲泡工具滤掉粉渣,其中就有法压壶作法、虹吸壶作法(这个很炫,如同魔术一般);3是我们活动进行的手冲,咖啡粉放在滤纸上用开水冲,水流下去而豆渣留在滤纸上;4是更炫的意式作法,就看咖啡机这个设备了,是一种流速更满温度更高的手冲,产生浓缩咖啡,浓缩咖啡主要用以花式咖啡的作法。
如此,大体的咖啡知识已经掌握的差不多了,或者说已经知道了咖啡的一些历史、种类、分布,咖啡的一些制作方法。至于高深的烘焙技术,算了算了,没有实操了解了也是多余。
下面就是关于咖啡如同玄学一般的品鉴。
这次主要品鉴了两种咖啡豆:埃塞俄比亚日晒耶加雪啡(采用手磨),美洲豆哥斯达黎加(采用机磨)。
先闻罐中熟豆的味道——取适量咖啡豆,再闻——磨成咖啡粉,再闻——而后手冲(时间2分半,高温水分冲三至四次,每次间隔半分钟,冲煮不可过快)——拿到咖啡后,先闻味道,再喝,回味——喝完闻闻杯子。
基本流程如是。再喝了咖啡师的作品后,我和另一位也进行了尝试,确实水味大于咖啡味,手冲很帅,手冲很难。对于同一款咖啡,每次冲泡的咖啡粉量、研磨粗细、冲泡时间、冲泡温度、冲泡手法,对于不同品种、产地的咖啡这些参数又各有一套。如此,这是一个实践加总结的事情,怎么说呢,需要观众才有激情。
手冲咖啡时,咖啡粉遇热水会释放二氧化碳,让粉层膨胀起来,因此风味物质也更容易析出。这是一个点,如何做到这个点就是手艺了。
那么,怎么才算一杯好的咖啡呢?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毕竟每个人的口味、习惯、思维逻辑都是不一样的,标准自然也不同。不过,可以从甜(是否明显、令人愉悦)、酸(是否讨喜、是果酸还是臭酸)、口感(个人体验)、风味(联想,如同玄学一般的操作)、均衡性(上诉四种是否统一融洽)等等。
品鉴的两种咖啡,埃塞俄比亚耶加雪啡的感觉是厚重,风味层次多,美洲豆则清淡,清新明亮。不过这种东西,决不可如同皇帝的新衣一般,硬要无病呻吟,那就被咖啡给绑架了。其实若是对生活的事物、细节不甚关心,也确实很难描述那种细节,如此也是自己的缺失,但此时无声胜有声也是一种表达,虽然其中滋味无法分享,但我很愉悦,这就够了。
和红酒一样,这只是一种饮料而已,不要对它惶恐,害怕出丑;也不要鄙视,不屑一顾。它就在那里,不会有什么改变。可能最大的改变是自己对生活的态度。
注意生活的细节,时常思考生活的美,去发现、去了解、去感知。
我还是不喜欢咖啡,苦(好吧,咖啡不能说苦,说苦就露怯了)这种怪怪的口感并不是很适合我吧,茶也苦(我觉得茶也不能说苦了,大家对苦这个词真是怨念太深),但是我能感受到青草的味道、活力、美好吧。咖啡,喝起来是烧柴火的感觉,暴躁感很强。换种说法应该是,相较于咖啡因,我更喜欢茶多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