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棉厂老员工手工造出咖啡机 想让大家用上他的“国货”(咖啡机维修工作怎么样知乎)
- 咖啡机
- 2小时前
- 102热度
- 1评论
目录:
【青岛新闻网独家】记者 李倍 视频、摄影 徐斌“我希望2022年我的咖啡机能被更多人认可,以后在世界知名咖啡机品牌里,能有一个是来自咱们中国的!”38岁那年王德涛第一次看见咖啡机,那时的他怎么也想不到,自己的后半辈子都要和这个“洋玩意儿”打交道。
今年50岁的王德涛是土生土长的青岛人,与大多数“70后”的经历相似,机电专业出身的他毕业后被分配进国棉一厂,成了一名维修织布机的技术员,在此后的职业生涯中,“维修”占据了王德涛生命长度的绝大部分,如果不是那次偶然的机会让他接触到咖啡机,现在的老王已经可以“坐等”退休了。
“我现在一天怎么也得喝上4、5杯咖啡,维修的时候更多,得喝7、8杯”在天主教堂附近,王德涛经营着一家名叫“K+”的咖啡店,店里用的正是他自己研发的咖啡机眼前的王德涛身穿一件浅蓝色的工作服,黑裤子,两鬓有斑驳的白发,乍看上去,还是老国企员工的形象,若不是墙上那些发明专利证书写着他的名字,怎么也无法将眼前这个人和咖啡扯上关系。
如今,王德涛已经制造出三款咖啡机,从接触到制造,老王仅用了6年时间研发是个“烧脑”的活儿,累了老王就来到店里,坐在他最喜欢的长凳上喝着咖啡看看教堂,看看街景放松精神,“以后老了干不动了,这就是我给自己留的养老的地儿。
”
第一次维修咖啡机 他赚了2000块钱“我第一次修咖啡机,不仅尝到了现磨咖啡,还赚了2000块钱!”在咖啡店里,王德涛跟我们聊起他与咖啡机初次打交道的情景,语气里满是自豪“那是2009年的事儿,有一家酒店的咖啡机坏了,他们叫我去看看,那个时候能修咖啡机的人几乎没有。
”维修一直是老王的强项,那些年青岛纺织依赖于进口设备,意大利、德国进口的织布机出了问题都由他负责维修,“那时候听说修咖啡机,没见过,觉得应该就是小型家用电器类的吧”那是王德涛生平第一次看见咖啡机,没想到这个“洋玩意儿”不仅大,一台就要五六万块钱,“我到现在都记得那台咖啡机的型号,那是‘兰奇里奥的epoca’。
”虽然没见过,但行业内多少都能触类旁通,老王让咖啡师逐一讲解了每个按键的作用,搞懂了咖啡机的工作原理,他很快就找到了问题,“主板烧坏了,但是没有配件,我就按照他们说的要求做了一套,咖啡机就修好了”咖啡机修好后,酒店请王德涛喝了一杯咖啡,并给了他2000元的酬劳。
那是老王第一次喝现磨咖啡,喝惯了绿茶的他觉得味道有点苦涩,可没成想,若干年后这个苦涩的味道却成了他的习惯打那以后,王德涛会修咖啡机的消息在圈子里慢慢传开了,找他修咖啡机的人越来越多
绿茶换成苦咖啡 他一天要喝7、8杯每一杯香醇浓郁的咖啡,背后都有一台技术精密的机器,咖啡好不好,不仅取决于咖啡豆,更要看咖啡机的压力、温度等各个环节,而想要修好一台咖啡机,拆解是必经之路6年来王德涛拆解了多少台咖啡机,连他自己都记不清了,但他记得为修好一台咖啡机,他一天要喝上7-8杯咖啡。
“修好的咖啡机要看能不能达到客户的要求,怎么看?打一杯尝尝”王德涛笑着说,“有时候客户要看看压力,打一杯尝尝,要看看温度,打一杯尝尝”就这样一杯接一杯,喝惯了绿茶的老王起初很不适应,头晕目眩的感觉让他走路都得扶着墙。
咖啡品多了,老王渐渐发现,有时压力或温度差一点,打出来的咖啡味道就会不同为了让自己能更深入的了解咖啡机,老王每拆解一台咖啡机,就把这台机器的技术和优势都记录下来专业讲究的是积累,正所谓量变可以引起质变,6年时间里老王抽屉里关于咖啡机的技术资料从几张变成厚厚的几大本,那个维修织布机的老技术员,竟成了维修咖啡机的专家!。
放弃高薪研发咖啡机 他给洋玩意儿注入“中国基因”若不是“老东家”搬迁,如今的王德涛已经可以“坐等”退休了2013年,国棉一厂搬迁至台儿庄,考虑到家庭因素,王德涛思虑良久后不得不放弃了“铁饭碗”因为手上有技术,离开了国企的王德涛根本不愁出路,有几家大企业都向他伸出橄榄枝,甚至开出30万年薪的优厚条件聘请他做项目经理。
“你说不动心是假的,但我干了半辈子技术活儿,冷不丁放下我做不到”看着自己积攒下来的咖啡机技术资料,一直萦绕在老王脑海里那个大胆的想法逐渐清晰,造一台有自己专利技术的咖啡机!造咖啡机,技术方面的事儿对当时的老王来说不是难题,可要想造出有中国特色的咖啡机,他就要在外观上下功夫。
“龙是中国很有代表性的图腾,我就把咖啡机设计成龙的造型”龙角、龙眼、龙须、龙嘴......老王的咖啡机,外观上是一副龙的“抽象画”,这样独特的创意获得了国家知识产权局颁发的外观设计专利证书此后,王德涛又造出两款咖啡机,不仅在技术上获得两项国家发明专利,还参加了在上海举办的国际咖啡机展览会,获得了专业人士的肯定。
1991年,20岁的王德涛还是一名小小的技术员,他或许从没想过,有一天自己可以在国际展会上展示自己手工制造的咖啡机
归隐老城街角 他的咖啡店里有“诗和远方”在老王的咖啡店里,用的就是他自己研发的咖啡机“‘K+’这个K既是‘科学’的拼音首字母,也有‘King’国王的意思,‘K+’就是希望我的咖啡机成为王中王!”老王解释着店名的来历,这名字里也藏了他在咖啡机领域的野心。
但当我们以为老王开咖啡店是为了展示推销他的咖啡机时,他却笑着摇头,“你知道前几年,想开咖啡店的人有多少?这么说吧,凡是找我买咖啡机的人,九成就是想开店的”但他们中很多人只看到了这个行业美好的表象,却看不到它背后的凄凉。
商业又何尝不是一个现代版的“江湖”每个人怀揣着自己的梦想在这个江湖上仗剑天涯、快意恩仇,有的人看似成功了,情怀拉满无限美好,但更多的人没有这么幸运,倒闭亏损,一败涂地“修咖啡机这些年,我见过太多了,可当我把‘经验’分享给他们时,他们很少有人会听。
”老王抿一口咖啡,有些无奈,“既然他们觉得我是‘道听途说’,那我就开家店,把这个行业的经营之道摊开来给他们看”“听人劝吃饱饭”,在老王的“苦口婆心”下,有的人悬崖勒马及时止损,有的人调整策略转亏为盈,在老王看来,这也是他对咖啡行业的另一种贡献。
晌午时分,天主教堂的钟声响起,和煦的微风吹过老王浅蓝色的工作服“有时候累了,我就喜欢来店里,坐在门口这个长凳上,喝杯咖啡,看看教堂,看看人来人往的街道,心里就会感到平静,等我老了干不动了,这就是我给自己留的养老的地儿。
”老王笑起来,但很快又变得严肃,他看向教堂,眼神里多了份笃定:“在那之前,我想实现我的梦想,让咖啡机在世界舞台上有咱中国制造的烙印,这个中国制造不是简单的组装,而是从技术到外观,都要made in china!”。
关于国棉厂老员工王德涛手工造出咖啡机,以及咖啡机维修工作的情况,可以归纳如下:
王德涛原本是青岛国棉一厂的技术人员,有丰富的设备维修经验。一次偶然的机会,他开始接触并维修咖啡机,逐渐对此产生了浓厚兴趣。在历经6年的钻研和实践中,他不仅掌握了咖啡机的维修技术,还自主研发出了多款具有中国特色的咖啡机,其中一款以“龙”为主题的咖啡机在上海国际咖啡展上引起了轰动。
关于咖啡机维修工作,这通常是一个技术性强且专业性高的领域。维修咖啡机需要对机器的内部结构和工作原理有深入的了解,同时还需要具备一定的电子和机械知识。由于咖啡机通常价格不菲,因此维修工作的质量和准确性至关重要。
从王德涛的经历来看,咖啡机维修工作可以是一个有挑战性但也有前景的职业。他凭借自己的技术和勤奋,不仅在这个领域站稳了脚跟,还成功转型为咖啡机的制造商。这证明了在咖啡机维修领域,只要有足够的技术实力和持续的学习精神,就有可能实现职业发展和转型。
此外,随着咖啡文化的普及和咖啡店数量的增加,咖啡机维修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加。因此,对于有志于从事咖啡机维修工作的人来说,这是一个值得考虑的职业选择。当然,要想在这个领域取得成功,还需要不断学习和提升自己的技术实力。
总的来说,王德涛的故事展示了咖啡机维修工作的挑战和机遇,同时也为有志于从事这个领域的人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启示。